什么是GEP?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
成都GEP核算的试点有哪些?
2021年11月,成都市崇州市被列为四川省GEP核算试点区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GEP核算工作。此后,成都市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先后在四川天府新区、温江区实施GEP核算试点工作,实现了城市新区、中心城区、郊区新城试点的全覆盖。
成都怎样试点GEP核算?
在国家核算规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成都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特点,不断优化GEP核算工作的内容、模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公园城市GEP核算方法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成都市公园城市GEP核算技术规范和成都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
成都试点GEP核算进展如何?
作为全省率先开展GEP核算试点的崇州市,成为全省首个持续开展GEP核算,GEP数据年度纵向可比的地区。2022年崇州市GEP为827.54亿元,较2020年增加77.81亿元。2021年、2022年,温江区GEP分别为178.81亿元和164.77亿元。接下来,成都还将进一步扩大GEP核算试点范围,为全面开展全市GEP核算工作积累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初春的蓉城大地,处处生机盎然。位于崇州市白头镇的五星村,已在大自然的调色盘换上春装。黄澄澄的油菜花田中,随处可见踏春赏花的游人。刚刚过去的春节,五星村人气爆棚的天府国际慢城景区,接待游客数万人。当游客们流连于山水田园,当地也在以客流量、消费情况等,对这些清新空气、如黛山峦进行价值量化和估算。
日前,崇州市2022年GEP核算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报告显示,2022年,崇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827.54亿元,较2020年增加77.81亿元。作为全省率先开展GEP核算的试点,成都市如何耕种GEP核算这片“试验田”?崇州市2022年GEP比2020年增长10.4%,增长何以实现?崇州市试点还拉开了成都市GEP核算研究的序幕,成都市在崇州GEP核算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将试点扩至四川天府新区和温江区。那么,试点试出了什么?又将为全市的GEP核算积累什么经验、提供怎样的借鉴?
核算“生态账”
这里的“绿色家底”价值超800亿元
GEP核算报告显示, 2022年崇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827.54亿元,比2020年的749.73亿元,增长77.81亿元。
2021年11月,成都市崇州市被列为四川省GEP核算试点区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GEP核算工作,致力于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功能“有价化”,通过对生态系统价值量化的“明码标价”,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根据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成都市构建了具有崇州特色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涵盖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个一级指标。其中,物质产品包含农业产品、林业产品、畜牧业产品等5个指标,调节服务包含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等8个指标,文化服务包含休闲旅游指标。还立足崇州大力推进“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在2020年GEP核算指标的基础上,对2022年GEP核算指标作出了进一步完善,在调节服务的固碳释氧指标中加入了对农田固碳的计算。
经核算,2022年崇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827.54亿元,其中,物质产品总价值为62.93亿元,调节服务总价值为521.75亿元,文化服务总价值为242.86亿元,分别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7.6%、63.0%、29.4%。从结构上看,调节服务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占比超七成,占比最大;文化服务较2020年净增约140亿元,是2020年的2.4倍,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占比增加15.9个百分点。
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
春节前夕,崇州市廖家镇全兴村62位村民喜领10万元“年终奖”,这是村民入股村里红色记忆餐厅的年终分红,最多的村民一次分红1万多元。这些年终分红,也是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红利。近年来,全兴村按照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一三产业互促共融、村民群众共同收益的发展思路,不断引进社会资本、鼓励村民入股,打造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实践劳动以及民宿、农场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消费场景,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全村总共分红38万元。
全兴村经济发展、村民分红的生动场景,只是崇州市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的一个缩影。在开展GEP核算试点时,成都市一方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对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明码标价”,一面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盘活村集体资产等,促进生态旅游全域开花,打造出了五星村、竹艺村、大雨村等一大批精品川西林盘,立足川西林盘资源禀赋,依靠田野、湿地、林盘等当地特有元素,加快推动林盘与休闲度假、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宜医的康养旅游胜地,推动旅游从单一场所场区向融合式、场景式、体验式转变,不断提高产品体验性、丰富度和吸引力,促进休闲旅游价值转化和生态价值变现。
“开展GEP核算,可弥补单一GDP指标考核方式带来的结构性缺陷,科学反映真实发展水平,同时GEP核算结果可以科学把握崇州市自然资本的潜在价值,为生态资源定价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生态资源的定价,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资源开发,进而促进崇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都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扩大GEP试点
探索公园城市的GEP核算
“将以此次核算成果发布为契机,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崇州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及GEP核算方法,在生态产品确权登记、生态产品市场与产品开发、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立足公园城市建设,推进崇州市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崇州市2022年GEP核算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崇州市对接下来的GEP核算和应用场景还有更多探索和期待。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义。成都市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选择全市典型区(市)县创新探索开展GEP核算试点工作,并在城市新区天府新区、郊区新城崇州市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中心城区温江区的GEP核算试点工作。
从全国来看,尽管多地都在积极探索GEP核算和GEP的应用场景,但GEP核算工作在全国层面尚属开创性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统一核算方法、做好数据收集等关键领域还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成都市以建立全市GEP核算方法制度为着力点,对崇州市、天府新区和温江区试点经验成果进行总结,综合考虑成都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与价值量核算的技术流程、指标体系与核算方法等进行科学规范和界定,初步形成《成都市公园城市GEP核算技术规范》。
未来,成都将加快建立GEP、GDP双核算、双考核机制,进一步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成发展优势,推动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专家观察
创新GEP核算及结果应用方式 激活沉睡生态资产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营商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党正阳看来,GEP核算及结果应用能将无形的生态优势“嫁接”于有形的商品、产业和空间,并通过相关转化路径,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社会、人文、生活、美学等价值。
围绕GEP核算及结果应用工作
各地展开重点探索
党正阳向记者介绍说,截至目前,我国GEP核算及结果应用工作已形成以国家总体部署为引领、以地方具体实践为抓手的推进格局,各地主要围绕核算规范制定、核算试点推进以及核算结果应用等方面开展重点探索。
“回顾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发展历程,根据重要事件和关键节点,可以划分为科学探索、实践推进和深化铺开3个阶段。”党正阳说。
在科学探索阶段,围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欧阳志云等众多学者开展自主探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由森林生态系统扩展到草地、湿地、海洋、流域等多种类型。
在实践推进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自然资源部等部委先后部署实施系列GEP核算试点,浙江、江苏、厦门、深圳等地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形成统计核算和工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例如,厦门于2018年构建了基于统计报表法的GEP业务化核算体系,在科学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业务化统计经验模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编码系统和数据报表系统。
在深化铺开阶段,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标志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从零星部署走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总体战略的引领下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意见,全面推进省、市、县(区)各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关的各级试点已覆盖17个省份、50个地级市,超过160个县(区)。
从“首提地”到“示范区”
成都需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生态系统多样性决定了GEP核算复杂性,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GEP核算标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比性。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所(公园城市示范区研究所)研究人员胡安兵介绍说,近来年,成都以建立GEP核算标准为重点,先后形成《成都平原县域GEP核算技术规范》《大邑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试行)》《成都市城市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等核算标准,但尚未建立城市全域GEP核算地方标准,已有的区(市)县及重点区域GEP核算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核算技术规范不完善、核算方法不统一等问题。
胡安兵提出,从“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正处于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阶段,需围绕“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优势转换”这一科学命题,聚焦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核算制度、创新成果应用、推动市场交易,逐步走出一条GDP与GEP双增长、双转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此,胡安兵建议,一是要完善核算制度体系,筑牢GEP核算基础支撑。针对GEP核算技术规范不完善、核算方法不统一、核算指标体系有差异等问题,建议加快制定覆盖成都全域的GEP核算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完整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制度体系。
二是要创新结果应用体系,用好GEP增强绿色动能。建议借鉴深圳盐田、浙江丽水等地经验,积极探索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等制定时,将GEP作为预期性指标纳入指标体系。探索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和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GEP影响评价,作为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补充。
三是要加强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建议探索建立绿色要素一体化综合性交易平台,完善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功能,打造西部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功能,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绿色评定评级、投融资对接、碳核算、信息披露等功能。以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标准、服务、产品体系,优化提升“绿蓉融”平台功能,建设统一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基于GEP核算结果开发金融类产品,积极开展GEP贷、生态贷等绿色信贷,通过创新GEP融资体系激活沉睡生态资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李艳玲
免责声明:看成都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看成都的观点和立场。